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故宫卷(全九函)
 
 
分享到:
编  著  者 国家图书馆 定价 45000.00
责任编辑 景晶(综合室) ISBN 978-7-5013-8073-2
出版时间 2025-02-28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25-02-28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其他,2开,
丛  书  名  
所属分类 其他
中图分类 TU-092.2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样式雷”是对清代二百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成就卓著的杰出代表。据统计,现有2万余件样式雷图档存世,是世界建筑档案存世最多的一种。其中,国家图书馆收藏样式雷图档近1.5万件,为样式雷图档最大的收藏单位。



本项目收录国家图书馆藏故宫相关样式雷图档377件,其中图样303件,文档74件。这些图档生动展现了清晚期故宫各殿建筑工程的方方面面,记录了有关机构从初期构建、选址勘测、规划设计到具体施工的全过程。作为一手史料文献,故宫样式雷图档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科技史、清史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录[ 滚动 - 展开 ]  
 
總目録



第一函

出版説明 編委會 一

清宫的,中國的,世界的——樣式雷與樣式雷圖檔的前世今生 蘇品紅 五

《故宫卷》序 張 萌 二七

凡例 三九



大清門至順貞門 一

太和殿 二一

保和殿 二六

乾清宫 二九

坤寧宫 三三

第二函

御花園 一

神武門内 一九

内閣大庫至神武門内 二二

文淵閣 二三

傳心殿 二四

武英殿 三二

方略館 三五

咸安宫 四三

寧壽宫(一) 四五

第三函

寧壽宫(二) 一

奉先殿 一七

毓慶宫 二一

延禧宫 三五

永和宫 三六

景仁宫 三七

景仁宫、儲秀宫、永和宫 四二

承乾宫、鍾粹宫 四三

鍾粹宫 四五

乾東五所 五〇

第四函

養心殿(一) 一

第五函

養心殿(二) 一

第六函

養心殿等 一

第七函

儲秀宫 一

長春宫(一) 五

第八函

長春宫(二) 一

咸福宫 一五

重華宫 二三

延慶殿 四二

中正殿 四四

第九函

建福宫 一

慈寧宫 五

壽康宫 六

壽安宫 八

文檔 一五


紫禁城外圍 三九











第一函目録



出版説明 編委會 一

清宫的,中國的,世界的——樣式雷與樣式雷圖檔的前世今生 蘇品紅 五

《故宫卷》序 張 萌 二七

凡例 三九



大清門至順貞門

大清門至坤寧宫中一路全圖樣 一

大清門至坤寧門中一路丈尺略節 二

大清門至坤寧門架彩彩綢數目 二

大清門至坤寧門架彩彩綢數目[略節] 三

大清門至坤寧門架彩彩綢數目[略節] 三

大清門至坤寧門架彩彩綢數目[略節] 四

大清門至坤寧門架彩彩綢數目[略節] 四

[大清門至乾清門中路各門丈尺説帖] 五

[大清門至坤寧宫裝修工程册] 六

[乾清門乾清宫交泰殿坤寧宫上呈面准彩棚單] 九

乾清宫大内全圖[地盤樣] 一〇

乾清宫西夾道大内全圖 一一

[保和殿至坤寧門局部地盤樣糙底] 一二

[交泰殿至坤寧宫添平臺式彩棚地盤樣] 一三

乾清宫坤寧宫情形做法細册 一四



太和殿

太和門錢糧[數目]册 二一

太和門現放各項銀兩單 二五



保和殿

保和殿安挂匾額對聯搭架子一座料估[册] 二六

[隆宗門值房茶房地盤樣] 二八



乾清宫

昭仁殿東耳殿[地盤糙]底 二九

昭仁殿東耳殿細糙底 三〇

昭仁殿東耳殿添開門[準細底] 三〇

昭仁殿[西]套殿[裝修地盤糙底] 三一

[昭仁殿西套殿添搭響堂炕地盤樣] 三一

弘德殿綏履殿西進間[裝修地盤樣] 三二



坤寧宫

[坤寧宫東二間及東暖殿裝修樣底] 三三

[坤寧宫東二間及東暖殿裝修樣] 三四

[坤寧宫東二間及東暖殿裝修畫樣] 三五

[坤寧宫東二間裝修糙底] 三六

坤寧宫東二間添安紫檀花梨裝修尺寸畫樣 三七

[坤寧宫東二間内檐裝修畫樣] 三八

[坤寧宫龍鳳雙喜毗廬帽立樣] 三九

[坤寧宫東二間殿宇地盤及龍鳳呈喜江山萬代花樣隔扇] 四〇

[坤寧宫東二間喜字裝飾圖案隔扇立樣] 四一

[坤寧宫東二間喜字裝修立樣糙底] 四二

坤寧宫西板院拆卸凉棚一座料估[册] 四三

第二函目録



御花園

[御花園地盤糙底] 一

[御花園重華宫建福宫花園等地盤糙底] 二

御花[園]添修挑山門并月欄地盤畫樣 三

[御花園添安挑山影壁添修藥欄立樣準底] 四

[御花園添安挑山藥欄門立樣] 五

[御花園添安挑山藥欄門畫樣] 五

[御花園雜帖] 六

[御花園絳雪軒地盤糙底] 七

絳雪軒[裝修地盤樣] 八

絳雪軒南間前檐添搭響堂炕[立樣] 九

養性齋静室面西響堂炕一鋪[尺寸立樣] 一〇

萬春亭千秋亭尺寸底 一一

千秋亭地盤畫樣 一二

[萬春亭千秋亭房間丈尺清單] 一三

浮碧亭地盤畫樣 一四

[浮碧亭澄瑞亭等丈尺略節] 一五

[浮碧亭等供像旨意抄件] 一五

[澄瑞亭地盤及裝修平立樣糙底] 一六

澄瑞亭[頂部立樣糙底] 一七

[澄瑞亭萬春亭供桌佛龕等立樣] 一七

[添做扶手欄杆響堂炕糙底] 一八



神武門内

[神武門内樣式] 一九

神武門内各處他坦地盤房間畫樣 二〇

[神武門内他坦地盤畫樣糙底] 二〇

神武門内各處他[坦]房間略節 二一

[神武門内西邊各值房平樣] 二一



内閣大庫至神武門内

[東部地盤糙底] 二二

文淵閣

文淵閣地盤立樣 二三



傳心殿

傳心殿治牲所神厨庫遣官房琉璃門墻垣等情形做法册 二四



武英殿

[武英殿地盤樣] 三二

武英殿鎸刻匾額例 三三



方略館

方略館搭蓋凉棚三座約估底册 三五

方略館搭蓋凉棚三座料估[册] 四〇



咸安宫

咸安宫查勘丈尺底 四三

咸安宫地盤尺寸樣 四四

寧壽宫(一)

[皇極殿地盤糙底] 四五

朝内養性殿[平樣糙底] 四六

[養性殿地盤樣] 四七

[閲是樓添修四方亭地盤樣] 四八

[閲是樓前院添做地平木亭地盤及立樣糙底] 四九

[寧壽宫内石座銅獅銅鶴銅瓶等立樣糙底] 五〇

第三函目録



寧壽宫(二)

寧壽宫閲是樓賞戲茶膳房五局添搭凉棚一座估料[册] 一

寧壽宫閲是樓前搭蓋凉棚一座料估[册] 五

樂壽堂糙底[地盤樣] 八

樂壽堂[地盤樣] 九

[樂壽堂地盤糙底] 一一

樂壽堂[地盤糙底] 一二

樂壽堂[内檐裝修地盤準樣] 一三

樂壽堂裝修底 一四

寧壽宫樂壽堂[前後殿内檐裝修立樣糙底] 一六



奉先殿

奉先殿[地盤樣] 一七

奉先殿東大墻抹什紅灰提漿一段料估[册] 一八



毓慶宫

[毓慶宫齋宫裝修地盤糙底] 二一

毓慶宫[地盤全樣糙底] 二二

毓慶宫[地盤全樣] 二三

[毓慶宫裝修地盤全樣] 二四

[毓慶宫地盤畫樣] 二五

[毓慶宫敦本殿地盤畫樣] 二六

毓慶宫[敦本殿]地盤畫樣 二七

毓慶宫[裝修地盤糙樣] 二八

毓慶宫[裝修地盤樣] 二九

毓慶宫[東二間裝修地盤]糙底 三〇

毓慶宫東進間[地盤糙底及立樣] 三〇

毓慶宫二次改呈覽交下照畫樣尺寸準底 三一

毓慶宫[東進間西縫裝修立樣] 三二

毓慶宫東進間西縫進深隔斷門口一槽[立樣] 三二

[毓慶宫後殿裝修地盤糙底] 三三

毓慶宫明殿前檐添做冰紋式魚腮風門[立樣] 三四

[祥旭門毓慶宫等添安物件數目略節] 三四



延禧宫

延禧宫樣地盤 三五



永和宫

永和宫添搭響堂炕[平樣準底] 三六



景仁宫

景仁宫後院東配殿[添搭響堂炕地盤樣] 三七

景仁宫後院東配殿[内檐裝修地盤樣糙底] 三八

景仁宫後院東配殿添安糙木打色開關罩炕挂面[地盤樣] 三八

景仁宫東進間北暖閣添搭響[堂]炕[平樣] 三九

景仁宫後殿[簾架立樣糙底] 四〇

景仁宫後殿明間添安風門[立樣] 四一



景仁宫、儲秀宫、永和宫

景仁宫儲秀宫永和宫[添搭響堂炕畫樣糙底] 四二

承乾宫、鍾粹宫

承乾宫[鍾粹宫他他地盤糙底] 四三

承乾宫鍾[粹]宫他他[地盤樣] 四四



鍾粹宫

鍾粹宫[裝修地盤樣] 四五

鍾粹宫[添蓋垂花門及游廊地盤樣] 四六

[鍾粹宫裝修地盤糙底] 四七

[鍾粹宫裝修地盤樣糙底] 四七

鍾粹宫前殿[裝修畫樣] 四八

鍾粹宫東配殿[地盤糙底] 四九



乾東五所

[鍾粹宫後乾東五所頭所二所地盤樣] 五〇

[敬事房等各殿總管名單] 五一

第四函目録



養心殿(一)

養心殿全樣 一

[養心門外擬添搭四方亭及平臺游廊糙底] 二

[養心門外添搭四方亭及平臺游廊地盤樣] 三

[養心門外院落添安垂花門四方亭等尺寸略節] 四

[養心殿東西角門改砌磚腿添砌荷葉溝地盤糙底] 五

[養心殿東西角門改砌磚腿添砌荷葉溝地盤樣] 七

[養心殿東角門改砌墻腿地盤樣] 八

[養心殿前院尺寸地盤準底] 九

[養心殿前院添搭明瓦木棚地盤樣] 一〇

養心殿[前院地盤樣] 一一

[養心殿前院尺寸略節] 一二

[養心殿前院尺寸略節糙底] 一二

養心殿[地盤樣] 一三

朝内養心殿[地盤樣] 一四

養心殿二寸内檐[地盤樣] 一五

養心殿[東暖閣改安裝修地盤樣] 一六

養心殿東暖閣[地盤樣] 一七

養心殿[東暖閣]白子尺寸準底 一八

養心殿[東暖閣地盤樣] 一九

養心殿東暖閣[地盤樣] 二〇

養心殿東暖閣[地盤樣] 二一

養心殿東暖閣[地盤樣] 二二

養心殿[東暖閣裝修地盤樣] 二三

養心殿[東暖閣内檐裝修尺寸準底] 二四

養心殿[東暖閣裝修地盤樣] 二五

養心殿東暖閣内檐裝修改準[地盤樣] 二六

養心殿[東暖閣地盤糙底] 二九

養心殿東暖閣添改裝修地盤畫樣 三〇

[養心殿東暖閣内外檐裝修平立樣糙底] 三三

養心殿東暖閣[添安裝修地盤樣] 三四

養心殿[東暖閣裝修地盤樣] 三五

養心殿[東暖閣]撤去仙樓紫松裝修改安通高楠柏木裝修[平樣] 三六

養心殿[東暖閣添改内檐裝修地盤樣] 三七

養心殿[東暖閣地盤糙底] 三八

[養心殿東暖閣内檐裝修地盤樣] 三九

養心殿[東暖閣]原舊内檐裝修樣 四〇

[養心殿東暖閣地盤畫樣] 四一

[養心殿東暖閣内檐裝修地盤樣] 四二

[養心殿東暖閣]仙樓[内檐裝修地盤樣糙底] 四三

[養心殿東暖閣仙樓二層局部地盤樣] 四四

[養心殿東暖閣地盤樣] 四四

養心殿[東暖閣尺寸地盤樣] 四五

養心殿東暖閣前檐改搭響堂炕[立樣] 四六

養心殿東暖閣前檐改搭響堂炕[立樣] 四七

養心殿東暖閣前檐楠木床[立樣] 四八

養心殿東暖閣後檐西間前檐響堂炕向北挂面[立樣] 四九

養心殿東暖閣[後檐西間前檐炕立樣] 四九

養心殿東暖閣改搭響堂炕[尺寸立樣] 五〇

養心殿東暖閣靠南窗響堂炕[立樣] 五一

養心殿東次間添搭響堂炕[地盤樣] 五二

養心殿碧紗橱改海棠式心竹式圈口[立樣] 五二

[踏勘養心殿東暖閣裝修略節草稿] 五三

[養心殿東暖閣裝修略節] 五四

[養心殿東暖閣改做裝修説帖] 五五

[養心殿東暖閣改做裝修説帖] 五五

第五函目録



養心殿(二)

養心殿東暖閣[裝修略節] 一

[養心殿東暖閣添安内檐裝修清單] 二

養心殿東暖閣寢宫糙床略節 二

養心殿東暖閣寢宫床改搭響堂炕慎德堂寢宫響堂炕略節 二

養心殿東暖殿明殿[添安裝修略節] 三

[養心殿東暖閣東西配殿改裝修]旨意檔 四

[中正殿養心殿新式舊式寶座床立樣] 六

[養心殿鍍金花黑漆地仿西洋鐘明窗錶盤畫樣] 七

[養心殿鍍金花黑漆地仿西洋鐘明窗錶盤裝飾畫樣] 八

[養心殿明窗錶盤指針畫樣] 八

[錶盤花飾圖案] 八

[養心殿明窗錶盤寶相花裝飾圖案糙底] 九

[養心殿明窗錶盤畫樣] 九

[養心殿明窗錶盤指針畫樣] 一〇

[養心殿明窗錶盤指針畫樣] 一〇

[養心殿明窗錶盤指針畫樣] 一一

[養心殿明窗立樣尺寸糙底] 一一

[養心殿]明窗錶盤[糙底] 一二

養心殿明窗樣 一二

養心殿西[搭響堂炕平樣糙底] 一三

養心殿西暖閣響[堂]炕[立樣] 一四

養心殿配殿[地盤糙底] 一五

養心殿東配殿神龕神牌尺寸樣式糙底 一六

養心殿東配殿神龕神牌尺寸式樣準底 一七

養心殿東配殿神龕前神幡尺寸樣式糙底 一八

養心殿東配殿神龕前神幡尺寸樣式準底 一九

養心殿東配殿略節準底 二〇

養心殿東配殿[添安裝修略節] 二一

養心殿後西配殿南次間[改搭飛罩響堂炕地盤樣] 二二

養心殿西配殿[添安裝修略節] 二三

[養心殿東西配殿等物件尺寸單] 二四

養心工字殿十二年八月廿五日查[尺寸樣糙底] 二四

[養心殿工字殿裝修略節] 二五

[養心殿内工字殿添建曲尺影壁畫樣] 二五

[養心殿後殿永壽宫啓祥宫地盤樣] 二六

[養心殿後殿永壽宫啓祥宫地盤]奏準樣底 二七

[養心殿後殿添接抱厦綏履殿添接套殿準底] 二九

[養心殿後殿添接抱厦并永壽宫啓祥宫前院地盤樣] 三〇

養心殿後殿地盤畫樣細底 三一

養心殿後殿地盤畫樣 三二

[養心殿綏履殿添接抱厦并套殿及永壽宫東西配殿添蓋值房地盤樣] 三四

[養心殿後殿添接抱厦并永壽宫啓祥宫前院地盤糙底] 三六

[養心殿後殿添接抱厦地盤細底] 三七

[養心殿後殿北夾道地盤樣] 三八

養心殿後殿[添改内檐裝修準底] 三九

[養心殿後殿添接抱厦綏履殿添接套殿地盤樣] 四〇

養心殿後殿舊式畫樣 四一

養心殿後殿添接抱厦旨意[抄件] 四二

[養心殿後殿添接後抱厦綏履殿添接套殿值房尺寸]略節 四三

[養心殿後殿添接後抱厦綏履殿添蓋套殿值房尺寸略節] 四三

養心殿後殿并平安室綏履殿新舊式糙底 四四

養心殿後殿綏履殿舊式[内檐裝修地盤糙底] 四五

綏履殿舊式畫樣 四六

綏履殿新式畫樣 四六

養心殿東順山殿[地盤樣] 四七

養心殿東順山殿東次間改搭響堂炕[尺寸略節] 四七

[綏履殿後檐添接套殿或值房旨意單] 四八

養心殿後殿西順山殿西次間改搭響堂炕[地盤糙底] 四八

平安室殿五間新式[地盤]畫樣 四九

平安室殿五間舊式[地盤]畫樣 四九

[養心殿]平安室東裏間改搭響堂炕[立樣]、景仁宫後院東配殿添搭響堂炕[地盤糙底] 五〇

平安室東裏間改搭響堂炕[立樣] 五一

養心殿後殿西順山西次間[地盤樣] 五二

養心殿後院西配房後殿西次間[内檐裝修畫樣] 五三

第六函目録



養心殿等

養心殿養性齋延春閣搭響堂炕準底[平立樣] 一

[養心殿漱芳齋地盤糙底] 二

[院墻添安挑山窗户楣子玻璃方窗桶立樣] 三

[院墻添安挑山窗户楣子玻璃方窗桶立樣] 三

[院墻添安玻璃窗立樣] 四

[院墻添安玻璃窗立樣] 四

養心殿前殿東次間東西四方院後長街等處共搭蓋凉棚十五座料估[册] 五

養心殿等處拆卸凉棚照上年呈堂稿謄録底册 一七

養心殿前殿東次間并膳房毓慶宫漱芳齋寧壽宫等處搭蓋凉棚七座料估[册] 二五

養心殿前殿東次間工字殿東西四方院等處搭蓋凉棚八座料估[册] 四一

養心殿等處拆卸凉棚八座料估[册] 四六

養心殿長春宫[等地]添搭響堂炕[略節] 五一

[養心殿長春宫等裝修清單] 五二

[簽條] 五二

[便條] 五二

第七函目録



儲秀宫

儲秀宫[地盤樣糙底] 一

[儲秀宫成衣房等改修添蓋地盤樣] 二

儲秀宫搭響堂炕[立樣] 三

儲秀宫後殿明間[風門支摘窗立樣] 四



長春宫(一)

[養性門啓祥宫長春宫等地盤糙底] 五

長春宫啓祥宫糙底[地盤樣] 六

啓祥宫長春宫舊式準底 七

[長春宫啓祥宫地盤樣] 八

啓祥宫長春宫新式準底[地盤樣] 九

長春宫啓祥宫新式地盤畫樣 一〇

長春宫啓祥宫新式地盤畫樣 一一

[長春宫啓祥宫地盤畫樣] 一二

[長春宫地盤全圖] 一四

啓祥宫[地盤樣糙底] 一五

長春宫[地盤樣] 一六

長春宫添蓋平臺游廊燙樣 一七

長春宫[地盤糙底] 一八

長春宫準底 一九

長春宫[體元殿地盤糙底] 二〇

[長春宫體元殿等地盤糙底] 二一

體元殿[地盤樣] 二二

體元殿[地盤糙樣] 二三

體元殿[添安裝修地盤糙樣] 二四

[體元殿後抱厦東縫添安]玻璃坎窗[尺寸略節] 二五

啓祥宫後殿[立樣] 二六

長春宫體元殿[添搭暖棚字條] 二六

長春宫前殿添修内檐裝修尺寸畫樣 二七

長春宫前殿添修内檐裝修尺寸畫樣 二八

長春宫[殿内裝修細樣] 二九

長春宫前殿東西角門添安影壁[立樣] 三〇

長春殿前木影壁[立樣] 三〇

長春宫前穿堂[添安木影壁地盤樣] 三一

長春宫前殿西次間東縫添安一面横皮三堂[立樣] 三二

[長春宫東配殿裝修畫樣] 三三

長春宫前殿西配殿燙樣準底 三四

三月十一日踏勘長春宫後殿東西配殿添抱厦[地盤樣]糙底 三五

長春宫後殿東西配殿南山添抱厦細底 三六

[長春宫後殿東西配殿地盤糙底] 三九

長春宫後殿[裝修地盤準底] 四〇

長春宫後殿一座[地盤糙底] 四一

長春宫[後殿裝修地盤糙底] 四一

長春宫[後殿裝修地盤樣] 四二

長春宫後殿[裝修地盤準樣] 四三

長春宫後殿[裝修地盤樣] 四四

長春宫後殿舊式[裝修地盤樣] 四六

長春宫後殿[裝修地盤樣] 四七

長春宫後殿[裝修地盤樣] 四八

第八函目録



長春宫(二)

長春宫後殿西進間搭響堂炕[平樣] 一

長春宫後殿西進間前後搭炕準底 二

長春宫後院東配殿準底 三

長春宫後院東配殿開關罩[立樣] 三

長春宫西水房樣底 四

長春宫[西水房東水房地盤糙樣] 五

長春宫西水房[地盤糙底] 六

長春宫西水房[裝修地盤樣] 七

長春宫西順山房[裝修地盤樣] 八

長春宫西順山房[裝修地盤樣] 九

[長春宫西順山房裝修地盤樣] 一〇

長春宫紗屉[畫樣] 一一

長春宫養心殿戲臺[立樣]準底 一二

長春宫敷春堂明殿東縫假仙樓下[隔扇立樣] 一三

[踏勘長春宫啓祥宫地盤糙底及略節散片] 一四



咸福宫

咸福宫他他[平樣] 一五

咸福宫[東西配殿裝修地盤樣] 一六

咸福宫東配殿[添搭響堂炕地盤樣] 一九

咸福宫西配殿[添搭響堂炕地盤樣] 二〇

咸福宫東殿西配殿[裝修地盤樣] 二〇

咸福宫後殿東進間搭響[堂]炕[地盤樣] 二一

咸福宫後殿東進間搭響[堂]炕[地盤樣] 二二



重華宫

重華宫漱芳齋[地盤糙底] 二三

[重華宫地盤樣糙底] 二四

重華宫戲臺[地盤樣大木立樣] 二五

漱芳齋殿内金昭玉粹畫來糙底[地盤樣] 二七

[漱芳齋金昭玉粹添搭響堂炕地盤樣準底] 二八

漱芳齋後殿[裝修地盤樣] 二九

漱芳齋後殿[地盤樣] 二九

漱芳齋後殿金昭玉粹[裝修地盤糙底] 二九

金昭玉粹[地盤樣] 三〇

金昭玉粹添搭響堂炕[地盤樣] 三一

金昭玉粹添搭響堂炕[地盤樣] 三二

漱芳齋東次間靠南窗添搭響[堂]炕[立樣] 三三

漱芳齋改搭響[堂]炕[地盤樣糙底] 三三

[漱芳齋隔扇立樣糙底] 三四

[隔扇大樣] 三五

[漱芳齋窗户立樣糙底] 三六

漱芳齋[殿前明瓦木棚立樣糙底] 三七

[漱芳齋明瓦木棚頂] 三八

[漱芳齋明瓦木棚頂糙底] 三九

漱芳齋明瓦玻璃木棚一座做法[册] 四〇





延慶殿

[延慶殿改平臺式樣] 四二



中正殿

城内中正殿雨花閣[地盤糙底] 四四

[中正殿寶華殿雨花閣昭福門擬添路燈糙底] 四五

[中正殿寶華殿雨花閣擬添燈安缸地盤樣] 四六

[雨花閣中正殿咸福宫儲秀宫等地盤糙底] 四七

第九函目録



建福宫

延春閣福履齋寢宫響堂炕[平樣] 一

延春閣芝田靠南窗響堂炕[立樣] 二

静怡軒[裝修畫樣] 三

静怡軒添蓋東配殿[糙底] 四



慈寧宫

慈寧宫[地盤樣糙底] 五



壽康宫

朝内壽康宫[地盤糙底] 六

[壽康宫前後殿添搭響堂炕尺寸裝修]略節 七



壽安宫

[萱壽堂壽安宫春禧殿地盤樣] 八

[萱壽堂壽安宫春禧殿地盤樣] 一〇

壽安宫[地盤糙底] 一一

壽安宫糙底[地盤樣] 一二

壽安宫舊式[地盤樣]準底 一三

壽安宫新式準底 一四



文檔

[佟禄奉旨傳漱芳齋等殿前搭蓋天棚單] 一五

[營造司督促樣式房雷頭目預備長春宫活計單堂司諭] 一六

[慎德堂同道堂長春宫添修改建傳知單] 一六

寧壽宫天慶堂等處支搭布帳應用石鼓三十二個料估[册] 一七

[春華門出入憑證] 二〇

漱芳齋儲秀宫膳房坤寧宫東西板院寧壽宫閲是樓等處拆卸凉棚五座料估[册] 二一

[長春宫咸福宫各殿内更改裝修説帖] 二五

長春宫等處隨糊飾搭架子料估[册] 二六



紫禁城外圍

西華門外神武門外連房地盤畫樣 三九

[西華門民地勘丈圖説] 四〇

東西華門内外庫房三處添蓋拆修房間做法册[封面] 四一

蘇拉處[平樣糙底] 四一

 
前言[ 滚动 - 展开 ]  
 
《故宫卷》序

《國家圖書館藏樣式雷圖檔·故宫卷》的出版適逢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無疑是樣式雷圖檔研究、故宫學、中國建築史和清史研究等跨領域的重要事件,而2024年北京中軸綫申遺成功,提供了理解『故宫』這一中國最早的世界遺産地的新視角,這些都爲『樣式雷圖檔』以更具公共性的話題度重新進入大衆視野提供了契機。
在2024年世界遺産大會上,北京中軸綫以其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價值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録》,這不僅是對北京乃至中華文化的國際層面的認可,也是對處於中軸綫上包括故宫在内的衆多歷史建築的重要肯定。北京中軸綫,這條貫穿了北京老城南北縱深7.8公里的軸綫,自13世紀開始形成,見證了中國都城規劃的演變,也展現了中國古代理想都城的秩序和美學。它不僅是建築和城市的布局,更是中國傳統『中』『和』哲學的體現。
故宫,作爲中軸綫上的核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爲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之一。它的設計和建造,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湛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故宫建築概况
(一)故宫的建築美學和人文觀念
紫禁城是中國封建時代的最後一座宫城,也是中國古代建築的集大成者。由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四年(1406)下令修建,永樂十四年(1416)正式動工,永樂十八年(1420)落成,用工匠十萬、民夫百萬,前後歷時十四年,工期四年。紫禁城的整體規劃延續了明代南京城和金中都、元大都的方式,但如陳建《皇明通紀集要》所述『規模益閎壯』,藝術構圖更完美。《周禮·考工記》中談及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中國歷代大都城的建制設計多因循這一原則,比如西漢長安城、北魏洛陽城、元大都等,明清北京城也不例外。紫禁城前左祖是祭祀祖先的太廟,右社是祭祀大地百穀的社稷壇,前朝是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内廷主要由後三宫和東西六宫組成,前後之間以天街(乾清門廣場)劃分,街兩端的景運、隆宗二門直通東西二宫區。從中國古代建築史的發展角度來看,故宫是宏偉的大尺度布局之佳作,顯示了中國人構想和實現大範圍規劃的才能,建築群體的組合之美呈現出複雜結構的深刻性,即一整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自然觀。
中軸綫從南至北貫穿紫禁城,繼而向南北綿延,南及京城的永定門,北至鐘鼓樓,三朝五門均依軸綫而建。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這條象徵國家威嚴的軸綫上也有節奏的起伏變化,從大明門(清代稱大清門,民國時期稱中華門,1958年拆除。)到午門的外朝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一步步推進,穿過五重大門達到太和殿廣場,節奏由平淡進而激昂。由此也可看出中國古代建築的群體式特點,由多個單體建築構成完整的有機統一體,每個建築都與整體相呼應,成爲有機體的一部分。總體布局以尊禮爲崇,單體建築也同樣受禮的制約和影響,在中國古代『禮』作爲儒家學説的核心成爲人們一切行爲的最高準則,『禮』所反映的實質是等級制度,紫禁城建築中的等級差别和多樣統一,彰顯出『禮』是作爲建築總體設計思想的理論基礎而存在的。此外,陰陽五行學説也被運用到宫殿的營建中,如紫禁城在元大内的基礎上平地建造,爲了追求好的環境布局,在明代始建時將宫城四周開挖護城河及疏浚三海的土運至宫城北側,堆築成山,又引護城河水入紫禁城,從南側流過,形成了背山面水的最佳效果。中國古代建築布局講究水來自乾方(西北),出於巽方(東南),紫禁城的内河自西北引入,出口在城東南,符合重視水之來龍去脉的環境設計思想。紫禁城的總體建築風格具有復合性,既呈現出宫廷風格,也是多種建築風格範疇如明清風格、北方風格和木結構風格的典型代表。
(二)建築設計沿革和重大改動
清宫雖然是在明宫基礎上復建而成,但布局與形制上亦有許多創新和變化。單體宫室建築則絶大部分爲清代所建。今日所見的紫禁城宫殿藝術面貌莊嚴、規整,基本上是按清代『官式做法』進行的。總括兩百餘年清代宫城建設,較明代有幾方面明顯的變化與進步:
首先,紫禁城雄偉宏大的中軸綫藝術群體得到進一步加强。清朝幾代帝王嚴格按照明宫規劃完整恢復了中軸綫上三大殿、後兩宫、東西六宫及一系列門闕建築,再現了天子至尊的建築氣派,對一些有礙布局的建築予以摒弃(如明末建在養心殿南側的隆道閣即未恢復)。
其次,分區布局上突破了明代强調東西對稱的方式,組織設計了養心殿、重華宫、寧壽宫等次一級的活動中心,注重實用性;并且形成了外廷東路皇子居住區、西路皇太后居住區、武英殿書刊學館區、西華門内服務機構區、西北隅的佛殿區。分區明顯集中,管理更爲方便。各區布局大多較自由,按實際需要采用了適宜靈活的設計形式。
再者,清代紫禁城的宫殿更重視生活氣息,許多建築采用了小巧精緻的設計,而非追求宏偉高大的外觀。爲了實現生活的舒適性,將宫、寢、書齋合建爲一處建築,内部相互分隔又勾連,如養心殿、樂壽堂、倦勤齋等;或拆改合并爲一區,如儲秀宫、翊坤宫等;或與園林結合,講求環境藝術。在遵循禮制的基礎上,宫廷建築儘量融入了常人生活的趣味。
(三)建築技術和藝術
清代宫殿建築在技術和藝術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步。如午門、天安門及太和殿等高大結構都通過一系列的構造設計及材料幫拼技術而得以實現。清代宫殿建築的施工速度亦較明代爲快。中國建築以木結構爲本位,受材料尺度和力學性能的限制,有定型化的趨勢,至清代臻於成熟。
藝術上最顯著的特點在於清代宫廷建築裝飾達到空前的繁複,如彩畫種類增加了特爲皇家宫殿選用的和璽彩畫,康熙時還將南方包袱彩畫引入宫廷,這些都屬於更爲富麗的彩畫形式。内檐裝修中引入南方園林建築中的花罩,以及各種欞花槅扇和雕刻工藝。内檐隔斷也爲室内空間增加了無窮的變化,可以創造出像符望閣一樣複雜的建築。乾隆以後,又引入净片玻璃(即平板玻璃),使用鎏金銅瓦,借鑒『周制』傢具技術,皆爲建築裝飾增色不少。總之,明清時期的官式建築已形成一套完整體系,該體系成熟且水平較高,呈現出標準化、定型化趨勢。清代建築裝飾風格則愈發繁密、精巧和細膩。
營造技藝的融合與傳承也達到新高度,清廷調入南方工匠、引進西洋畫師,成立造辦處、如意館等,專司建築裝修及裝飾工藝品的製作,華麗程度遠勝往昔。這些舉措和成就顯然促進和見證了南北、華洋不同匠幫和工藝傳統的交流與融合,樣式雷家族應運而生,在技藝實踐中更能融會貫通,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二、國家圖書館藏故宫樣式雷圖檔概况
樣式雷圖檔是承載着重要歷史價值的實物史料,它所表現出來的建築流程特徵,不僅反映了清代樣式房設計工作的實際情况,對研究清朝歷史、營造文化發展脉絡有着重要的社會價值和文化意義,同時也代表了中國古代建築設計的最高成就。樣式雷圖檔包括圖樣、文檔及燙樣三部分。圖樣包括建築工程規劃圖、設計圖、測繪圖、施工圖、竣工圖、裝修圖等多個方面。文檔是樣式雷建築家族在營造建設時留下來的文字檔案,包括隨工日記、家信、略節、旨意檔、司諭檔等。燙樣,即建築模型,是古代建築施工的立體圖,主要用於直觀表現建築設計内容。
目前國家圖書館所藏與故宫有關的樣式雷圖檔共計三百七十七件,其中各類摺單册帖等文字檔共計七十四件,圖樣三百零三件。時間跨度早如清嘉慶十九年(1814)四月的《武英殿鎸刻匾額例》,晚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的文檔。在一百八十四件可考證繪製年份的圖檔中,嘉慶朝一件,道光朝二十四件,咸豐朝六十一件,道光至咸豐朝一件,同治朝七十二件,光緒朝二十五件。無法考證具體年號與日期的圖檔以清晚期爲主。道光至光緒年間,雷氏在樣式房當值者分别爲雷景修(1803—1866)、雷思起(1826—1876)和雷廷昌(1845—1907),本卷所收圖紙多爲三人當值時期所繪,但因圖樣上無落款,不能判定具體的繪製者。
圖樣按建築表現内容可分爲地盤樣(建築平面圖)、平樣和立樣(建築立面圖、剖面圖、透視圖等),如《乾清宫大内全圖[地盤樣]》《[神武門内西邊各值房平樣]》《重華宫戲臺[地盤樣大木立樣]》。其中《文淵閣地盤立樣》兼具地盤樣和立樣的視覺效果,是將平面和立面呈現在一張圖樣中的形式。據圖紙繪製進度又可分爲糙底、細底、準底和進呈樣,如《養心殿東配殿神龕前神幡尺寸樣式糙底》和《養心殿東配殿神龕前神幡尺寸樣式準底》兩幅圖樣即反映了咸豐十一年(1861)八月對養心殿東配殿神龕前神幡樣式測繪的不同階段;《毓慶宫[裝修地盤糙樣]》即毓慶宫平面圖的設計草圖;進呈樣是進呈有司或帝后的圖紙,其上往往以黄簽標明圖名、方位、房間數量、構件名稱、丈尺做法、承建部門等内容,在命名上時或以『畫樣』稱之,如《千秋亭地盤畫樣》《毓慶宫[惇本殿]地盤畫樣》等。文檔按照設計工作流程可分爲旨意檔、丈尺册、做法册、數目册和料估册等,如《[養心殿東暖閣東西配殿改裝修]旨意檔》《東西華門内外庫房三處添蓋拆修房間做法册[封面]》《大清門至坤寧門架彩彩綢數目》《坤寧宫西板院拆卸凉棚一座料估[册]》等。各檔册在編製過程中按進度和内容詳盡程度又可分爲糙册、底册、清册、細册和總册等,如《方略館搭蓋凉棚三座約估底册》《乾清宫坤寧宫情形做法細册》等。此外還有簡要反映工程各項内容的略節,如《[養心殿東暖閣裝修略節]》《神武門内各處他[坦]房間略節》等。
三、國家圖書館藏故宫樣式雷圖檔的特色、價值及利用
由購藏來源可知,國家圖書館所藏大部分圖檔爲雷氏家藏,和存檔宫禁的圖檔全然不同,而且鮮明反映了家族性職業活動特點的是,傳世樣式雷家藏圖檔中,尚有大量舊存圖樣或文檔被用作底本,反復塗改,以供往後相關皇家建築的修繕、改建、擴建、重建等工程設計的需要,同一圖檔甚至留下祖、父、子、孫等雷氏數代傳人的手筆。如前所述,圖檔中既有建築工程前期現場勘察測繪的草圖,也有方案設計階段的草稿,還有進呈御覽的正式圖的副本。它們生動展現了清晚期故宫各殿建築工程從選址、規劃、設計到施工以至管理等方面的詳情細節。由於樣式雷家藏圖檔的上述特點,就各項皇家建築工程的設計始末以及對應的詳情細節而言,其完整性均遠遠優於宫廷檔案,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就歷朝皇家建築設計更迭而言,其延續性也是對應的宫廷檔案無可比擬的。
作爲一手史料文獻,故宫樣式雷圖檔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科技史、工程圖學、考古學等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具體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首先,通過樣式雷的草圖、修改圖和正式圖,我們可以深入探究雷氏的工程設計理念和設計流程,同時瞭解皇家殿宇設計的變更和調整過程。如本卷中收録『小迷宫』毓慶宫圖檔二十件,有學者通過圖樣、奏銷檔及堂諭司諭檔的比對,厘清了毓慶宫的建築沿革和前殿内檐變化,認爲其最具特點的内檐裝修成於咸豐八年(1858),并且由於當時的財政困難,同治十三年(1874)的三張圖樣所呈現的改造方案并未實施。長久以來,由於史料的缺乏,没人能説清楚中國古代建築究竟是怎麽從設計到施工再到最後完成的,甚至很多域外學者認爲中國古代建築完全是靠工匠的經驗修建起來的,不需要設計圖和施工圖。樣式雷圖檔的留存證明了中國古代的建築水平已遠遠超越時代。雖然中國古代建築設計從漢朝初期就已運用圖樣,到公元7世紀初的隋朝更是開始使用比例尺的圖樣和模型,但相關史料却十分匱乏。故宫樣式雷圖檔所反映的中國式建築製圖學原理、建築美學思想、建築施工應用技術以及工官制度等都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最翔實、最直觀的資料,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達到最後一個高峰時期的全面成就,是中國古典美學思想歷史總結在建築上物化的體現。
其次,爲研究和保護修復故宫内建築遺迹提供了可靠的參考依據。明清檔案的公布、整理與研究,和清宫典籍的發掘、編撰及學術探討之間,有着極爲緊密的學術聯繫,并且相互促進。作爲古代營造文獻的故宫樣式雷圖檔構成了世界文化遺産故宫真實性的信息來源。如2023年9月故宫博物院曾爲修繕雨花閣相關區域建築查詢《[中正殿寶華殿雨花閣擬添燈安缸地盤樣]》以資參考。從古代建築修繕的歷史角度看,清代金石學大家畢沅以陝西巡撫的身份對古迹進行保護和修復時,就已經達到『庶幾昔賢遺迹,復還舊觀』的效果。1932年,梁思成提出『保持現狀』和『恢復原狀』兩條修繕原則,後者是在有真實可靠的文獻資料基礎上,經過科學研究,獲得可靠、充足的證據支持,將建築恢復至建成時狀態的修繕方法。至20世紀80年代我國引入《威尼斯憲章》,憲章中第九項寫道:『修復是一件高度專門化的技術。它的目的是完全保護和再現文物建築的審美和歷史價值,它必須尊重原始資料和確鑿的文獻,它不能有絲毫臆測。』樣式雷圖檔爲我們奉行這一原則以達成此種效果提供了參考。作爲修復清代皇家建築最真實、可靠的依據,樣式雷建築圖檔也是北京城市發展規劃和建設的重要參考資料。
第三,爲瞭解故宫的歷史變遷提供了有力證據。因故宫的建築遺址尚存,并未遭到大規模損毁,用樣式雷圖檔與實物相印證,可以瞭解其歷史變遷情况。如内廷東路的延禧宫在歷史上曾多次起火,最爲嚴重的一次發生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大火燒毁正殿、後殿及東西配殿等建築共二十五間,僅餘宫門。據《奏爲查勘延禧宫工程明年備料後年興修單》相關記載,同治十一年(1872)十一月,太監張伶喜口傳奉旨:延禧宫工程,著照式修建。經總管内務府奏,明年方嚮有礙,擬先勘估,如後年方嚮相宜,即行修建。本卷收録的圖樣中即有同治十一年十一月繪製的《延禧宫樣地盤》,應是這次勘估的成果。當下所見的延禧宫采用西式建築風格,是隆裕皇太后聽從太監小德張的建議,在延禧宫的遺址蓋一座『不怕火的建築』,使用鐵鑄架構和漢白玉砌成,匾額題名『靈沼軒』,俗稱『水晶宫』。然而在此次改建之前,延禧宫與紫禁城東六宫其他院落建築一樣,是典型的中式木質結構,且風格與東六宫其他建築相近,本卷中的圖樣即是對這一階段建築形制的最佳詮釋。
第四,將圖檔結合,能够揭示出關於建築物、建築工程細節、社會背景環境以及人物之間關係等多維度的豐富信息。如本卷收録的大清門至順貞門、坤寧宫區域裏的十餘件圖檔與同治十一年(1872)大婚的籌備工作相關。同治十一年(1872)皇帝大婚,早在同治八年(1869)二月即已明確,據《清穆宗實録》記載:『欽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皇帝大婚禮儀,典則崇隆,允宜先期豫備。一切應辦事宜,著派恭親王(奕訢)、寶鋆,會同總管内務府大臣、禮工二部堂官,詳稽典章,敬謹辦理。』在文檔《[大清門至坤寧宫裝修工程册]》中不僅記載了同治九年(1870)爲婚禮籌備所做的内檐裝修和添建,還記録了典禮所用綉品的選擇、紅毯的鋪設位置等細節。本卷所收幅面最長的一件樣式雷圖檔也緣起於這次大婚的籌備工作,即《大清門至坤寧宫中一路全圖樣》,長六米,繪製於同治九年(1870),上貼黄簽,爲進呈樣。在乾清門至坤寧宫這段内廷區域繪製出色彩亮麗的彩棚、彩架,與此圖對應的文字檔《大清門至坤寧門中一路丈尺略節》也收入本卷。另有《[坤寧宫東二間喜字裝飾圖案隔扇立樣]》《[坤寧宫東二間殿宇地盤及龍鳳呈喜江山萬代花樣隔扇]》《[坤寧宫東二間内檐裝修畫樣]》等有吉慶寓意的裝飾畫樣,還有各類相關文字檔,包括《大清門至坤寧門架彩彩綢數目》《[乾清門乾清宫交泰殿坤寧宫上呈面准彩棚單]》等。
此外,本卷中養心殿相關圖檔占有較大比重,共計一百一十七件。自雍正朝始,養心殿成爲處理政事的重要場所。同治皇帝登基後,清朝進入了兩宫皇太后垂簾聽政的特殊歷史時期,其地點即在養心殿東暖閣,這導致養心殿發生了异於前代的一系列變動,使其成爲帝后處理政務、居住、祭神、祭祖等集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建築院落。這些變動於皇室而言屬於日常瑣事,多不見於正史。即便有檔案記載,亦語焉不詳,國家圖書館收藏的養心殿樣式雷圖檔彌補了這一缺憾,使清末養心殿具體而微的改造過程得以呈現。若説道光朝對養心殿的調整是出於個人偏好,那麽咸豐朝以後養心殿的變動更多的是受到諸如兩宫垂簾聽政、同治大婚與親政、慈禧萬壽慶典等歷史事件的影響。這些改動主要集中在内檐裝修,大到東暖閣仙樓的取捨,小至隔斷花紋的選擇,都取决於當時的實用需要。其中與東暖閣改建有關的圖紙顯示出自道光至清末,至少經歷了六次規模不等的裝修改造。歷次工程中,乾嘉時期通過仙樓確立的曲尺形空間劃分方式被後世繼承,塑造了東暖閣室内延續至今的基本空間形態和使用方式,而仙樓本身的建與拆以及『真』『假』改造則成爲歷朝工程的焦點之一。本卷還包括長春宫在咸豐、同治時期的改建工程圖檔,形象地反映出改建工程的細節和前因後果。養心殿系列圖檔所呈現的細節,無疑對紫禁城宫廷史、建築史和故宫建築遺産保護,提供了相當有益的參考。
第五,爲開展跨學科的『樣式雷』遺産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試驗田,爲促進故宫、中軸綫兩個世界遺産引領的首都核心區文化創新發展提供了關鍵佐證。傅熹年先生認爲樣式雷圖檔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中有待發掘的寶藏之一,跨學科對其進行全面整理和深入研究,必將深化中國建築史界對古代建築成就和水平的認識,并使世界建築史界對中國古代建築有更具體、深刻的認識。樣式雷建築文化遺産是樣式雷家族智慧和勞動的凝結,是不可再生的中華文化遺産。恰逢2024年7月,『北京中軸綫——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録》。北京中軸綫强調了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塑造和對整個城市形態的控制,不但控制了軸綫上建築群的對稱性,還控制了城市東西兩側相近區域的對應。故宫樣式雷圖檔中涉及的中路内容作爲中軸綫貫穿的核心設計區域是展現這一設計理念的直觀歷史文獻,是對中軸綫意義的重要史實補充。因此,推動樣式雷建築文化的交流與傳播,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國家圖書館藏樣式雷圖檔·故宫卷》的出版能够促進樣式雷世家及圖檔研究的不斷深化,更進一步揭示中國古代建築的設計思路和方法,充實和完善中國古代建築工官制度的研究,深化中國古代建築工程文獻的研究,更新中國古代工程圖學的研究。在此基礎上,爲開拓中國建築史學自身發展歷史的研究、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建築創作實踐和理論研究提供可資借鑒的優秀文化遺産,也爲交叉學科研究的發展以及相關國際交流合作的促進做出積極的貢獻。作爲文化的一種表述語言,樣式雷建築圖檔所代表的建築文化,也是中國歷史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爲清代北京區域歷史構建提供了學術支撑,也爲首都北京的生態環境發展建設提供了歷史借鑒。

張 萌
2025年1月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