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读通鉴论(平装)
 
 
分享到:
编  著  者 王夫之 定价 65.00
责任编辑 于浩 ISBN 978-7-5013-8057-2
出版时间 2023-12-01 版次 B1
印刷时间 2023-12-01 印次 Y1
库存提示 有书 规格 平装,小16开,
丛  书  名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所属分类 历史地理
中图分类 K204.3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相关下载 图书文件下载(TXT)  目录附件下载
 
购买数量    
 
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所著的一部史论。王夫之是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哲学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是本体论。王夫之认为天地万物的生成皆由本体生化,由本体之生生而日新。王毕其一生心血,从69岁开始动笔写作在其逝世前才完成。借引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史实系统地评论自秦至五代之间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分析历代成败兴亡,盛衰得失,臧否人物,总结经验引古鉴今探求历史发展进化规律,寻求中国复兴的大道。全书约60余万字,分为30卷,全面地反映王夫之的历史观和政治思想倾向。
 
目录[ 滚动 - 展开 ]  
 


  读



一、生平、主要学术著述及其体现的思想体系 1 



二、《读通鉴论》的成书和主要内容 11



三、《读通鉴论》的学术成就、历史价值与局限 14



四、《读通鉴论》的版本源流与研究概况 24



五、有关本书体例的说明 28



读通鉴论



卷一



秦始皇 35



变封建为郡县 35



胡亥杀兄而亡 42



秦二世 45



李斯言古今人所不忍言 45



李斯以督责之术导谀劝淫 47 2



读通鉴论



法密不能胜天下 50



卷二



汉高帝 53



沛公欲留居咸阳 53



斩丁公忘恩非义 55



鲁两生惑于管子衣食足而后礼义兴之邪说 58



汉惠帝 63



惠帝时曹参不得不因 63



汉文帝 68



文帝伪谦不终 68



贾谊议益梁淮阳二国之封其言自相背盭 72



文帝之筹七国非贾谊晁错所能测 75



卷三



汉武帝 80



封建贡士之法不可行于郡县之世 80



徐乐瓦解土崩之说非古今成败通轨 86



贾谊之策行于主父偃之时 89



武帝开辟遐荒为天所牖 91



武帝任才而诎于道 97 3



目 录



卷四



汉宣帝 101



缓刑不如定律 101



元康之世谷石五钱盖史氏溢辞 105



汉元帝 107



四科销天下之气节 107



卷五



汉成帝 112



何武请分置三公 112



汉哀帝 117



限田之法扰民 117



汉平帝 121



王莽窃君子之道以亡 121



卷六



后汉光武帝 125



奖厚重之吏以扶难驭之众 125



减省吏职非不易之法 129



光武不听江冯请督察三公 133



吴汉逼成都以取败 1364



读通鉴论



卷七



后汉章帝 138



第五伦言刘豫、驷协务为严苦 138



直言极谏补外吏 141



后汉和帝 144



汉儒专家相竞以意说为异端 144



后汉安帝 148



丞相三公之分合无关得失 148



卷八



后汉桓帝 152



崔寔譬德教除残为粱肉治疾 152



卷九



后汉献帝 156



张纮遗笺抉治道得失之源 156



卷十



三国 159



武侯任马谡、李严之失 159



魏矫汉末标榜而流为玄虚奔竞 161



魏刘邵作考课法 1645



目 录



卷十一



晋武帝 168



晋封同姓害愈于魏削宗室 168



佞人祸甚于苛政 171



罢州郡兵而大乱 174



卷十二



晋惠帝 180



琅邪王睿王导用老庄之术 180



晋怀帝 184



王导不听陈頵改西晋旧制 184



卷十三



东晋成帝 188



庾亮引西阳王羕王导卞壸温峤郗鉴并明帝遗诏辅政 188



卷十四



东晋孝武帝 192



除度田收租制 192



东晋安帝 197



刘裕能料桓玄刘牢之 197



刘裕抗表伐南燕不当与桓温专擅并论 2006



读通鉴论



卷十五



宋武帝 205



论正统者不宜升晋黜宋 205



宋孝武帝 209



郡县无擅兴专杀 209



卷十六



齐武帝 212



魏群臣议五德之次 212



卷十七



梁武帝 216



令史皆用士流不如法简之可久 216



苏绰六条诏书首以清心次以敷化 219



梁元帝 223



梁元帝读书万卷犹有今日 223



梁敬帝 229



宇文泰依周礼更定六官 229



临川民周迪起兵据上塘 232



卷十九



隋文帝 236



定黄为上服之尊迄今不易 2367



目 录



苏威仿《周官》置乡正里长徒以殃民 239



隋均田为虐民之政 243



隋炀帝 247



王薄等聚众攻剽 247



大业之乱 250



广聚谷黎阳雒口诸仓 253



卷二十



唐高祖 258



高祖不遽取天下 258



唐太宗 264



太宗从封德彝言不劳百姓以养宗室 264



魏徵淳浇之论 269



卷二十一



唐高宗 274



魏玄同改铨选为辟召实不可行 274



唐中宗 280



上表请改唐为周者六万人 280



卷二十二



唐玄宗 283



杨相如疏言法贵简而能禁 2838



读通鉴论



发粜太府及府县粟敛民间恶钱销毁 287



裴耀卿漕运可法万世 290



贡举改授礼部 292



开元之治不终 296



崔昌请求殷周汉后为三恪 299



天子出奔避寇乱不至亡 304



卷二十三



唐肃宗 308



李长源制治未乱 308



唐代宗 312



广德户口凋耗非尽由死亡 312



第五琦行什一中正之法民多流亡 314



杨绾行法于可行之日 317



卷二十四



唐德宗 320



德宗初政过骤不克有终 320



杨炎两税基后世之赋役虐民 324



论刘晏者不得以其理财为小人 328



刘晏榷盐之法百王莫易 332



盗贼以利饵众 335



德宗谓姜公辅指朕过以求名 3389



目 录



敬舆不条陈进取规画戒德宗以中制 341



邺侯言君相造命 345



召募屯田胜府兵番戍 348



绢缯纩布令仍输本色事理未允 350



卷二十五



唐宪宗 354



韩愈谏佛骨表不足以卫道 354



卷二十六



唐穆宗 358



穆宗之世贤奸更迭进退 358



唐敬宗 362



大臣不可以援立居功 362



唐文宗 367



朋党倏忽离合 367



唐武宗 371



杨弁纳贿中使 371



诛背刘稹之郭谊非杀降不信 374



唐宣宗 379



宣宗之世贤智皆全身远害不为国用 37910



读通鉴论



卷二十七



唐懿宗 383



奸民得逐刺史观察 383



宣宗揽天下之利权以军帑空虚致乱 387



唐僖宗 393



有司征已蠲之税以奉上 393



士大夫蛊忿怼之民以雠君致尽遭屠割之惨 397



社稷不存以保民者为重 402



唐昭宗 406



智者非挟机取捷幸胜乱世 406



杨行密听高勖通商邻道江淮富庶 408



温克用不能为曹操 411



唐昭宣帝 417



罗绍威听朱温计坑杀牙兵以弱魏博 417



卷二十八



五代上 423



五代不足称代 423



高郁说马殷以茶易缯纩战马 427



善谋之名不可有 430



刘岩拥海曲一隅自号为帝 434



王建以枢密使授士人可师后世 43611



目 录



杨廷式按县令受赃请先械系取财转献之张崇 439



相轻则君不重 442



存勖量不足以持胜 444



卷二十九



五代中 449



崇韬灭蜀货宝充庭而以谗死 449



嗣源诏诸使贡奉毋敛百姓禁刺史以下不得贡奉 454



钱氏孝友传家保世滋永 458



康澄不足惧之说为王安石作俑 463



卷三十



五代下 467



李昪彼民安吾民亦安之言几于道 467



郭氏禁车舟运粜淮南 471



有法胜于无法 473



卷末



叙论一 479



不言正统 479



叙论二 486



不论大美大恶 486



叙论三 491



不敢妄加褒贬 49112



读通鉴论



叙论四 496



因时宜而论得失 496



释资治通鉴论 500



主要参考文献 505 



 

 
前言[ 滚动 - 展开 ]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