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
|
本书稿的作者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图书馆学教授马乌罗·圭里尼,书稿最早使用意大利语出版,后翻译成英文版。本书译者顾犇博士,曾任国际图联编目专业常设委员会委员、《国际标准书目著录》修订组委员和专家顾问,他结合自身30多年的研究经验以及实际操作,比对英文和意大利语两个版本对原文进行翻译,并采用大篇幅的译者注对翻译内容进行解释,帮助大家理解与编目相关的专业问题。
本书核心正文主要集中在6个部分,分别为“万物皆流”“原则和书目模型”“资源的描述”“资源的检索”“交换格式和著录格式:MARC和ISBD”“《资源描述与检索》”。
“万物皆流”章节采用了古希腊哲学家“万物都处于流变状态”的观点,回顾了从卡片目录到网络,从记录管理到数据管理,再到语义网和关联数据。“原则和书目模型”章节讨论了当前用于编目和元数据创建的书目模型。“资源的描述”章节定义了“描述过程”,重点介绍了书目分析,包含形式分析、文字分析、概念分析三个部分。“资源的检索”定义新的规范控制过程。“交换格式和著录格式:MARC和ISBD”章节讨论了各种机读目录(MARC)格式和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家族。“《资源描述与检索》”讨论了《资源描述与检索》(RDA)的发展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