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 | 南江涛 徐晨光:新世纪20年的古籍影印出版侧览
来源:藏书报   发布时间:2021-04-30 【选择字体:
 

古籍影印是对古籍进行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架起了古籍保护与利用之间的桥梁。我主要从“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地方文献整理与出版的井喷和学者课题研究的需求三个方面,侧重对近几年出版的项目择要做一些梳理。如果从共同点来说,这三个方面又都分属于不同政府部门的官方行为,与同期的国家出版基金、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一起,共同推动着古籍保护的迅速发展。当然,这不是近二十年古籍影印出版的全部情况,但这“侧览”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这个阶段的选题特点和影印水平。

 


新世纪20年的古籍影印出版侧览(上)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概览

文 | 江涛  徐晨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中国古籍珍本丛刊》

 

      该系列成果统以《中国古籍珍本丛刊》为题,陆续出版海内外各图书馆、博物馆等藏书机构珍藏的善本文献。各馆形成的文献丛刊,命名为《中国古籍珍本丛刊·××馆卷》。计划收录海内外70余家藏书机构5000种左右的古籍善本。收录标准严格:1.依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现存传本数量在三部以内(含三部)且具重要历史文献价值者;2.《中华再造善本》正、续编已收录的,原则上不再收录;3.近年各类影印本古籍丛书,如《续修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等“四库系列”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及其《续编》,《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等大型古籍丛书,版本相同的不再收录,有名家批注者酌收;4.各馆藏部帙较大的珍本古籍,具有特殊价值、宜单独印行的,不予收录;5.产生于1912年以后的,有关传统学术内容的名家稿本,酌情收入。由此不难看出,《丛刊》选取的均是各大图书馆所藏顶尖善本,且基本上是未经影印者,这些都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重中之重。《丛刊》有科学的编辑方法:1.文献收藏单位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查核后,根据馆藏特色,提交拟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据“中国古籍影印丛书查询数据库”等进行审核删订;专家审核选目;出版社与文献收藏单位最终确定选目,进行高清扫描。2.以馆藏地进行分卷命名,如《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天津图书馆卷》。双栏影印,个别不适合拼叶者,以半页影印。3.按照经、史、子、集、丛分类,各类之下再以成书年代为序;每书制作新书名页(含书名卷数、作者、版本等),置于卷首。这套丛书是落实国家古籍保护和海外善本回归工作的具体举措,也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馆现存珍贵古籍进行科学保护、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截至目前,已出版天津图书馆、安庆市图书馆、澳门大学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西南大学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保定市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暨南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孔子博物馆、哈佛燕京图书馆等海内外13家收藏机构的14种,共计623册,刊布珍稀古籍930多种。《浙江图书馆卷》《吉林省图书馆卷》等数种正在编辑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与《中国古籍珍本丛刊》编辑出版的同时,有几种选录的标准与此类似,乃至更为苛刻,虽然没有列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但毫无疑问也是近几年非常重要的古籍再生性保护成果。如《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藏古籍珍本丛刊》(钞稿本部分)精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所藏稿本、钞本约500种,70%是具有唯一性的,30%则经过了比对筛选,其文献研究价值不言而喻。目前所见已经推出了3150册。又如《南京图书馆藏未刊稿本集成》遴选南京图书馆稿本1046种,已经推出《经部》(2017年古籍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84种和《子部》(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172种,《史部》收录204种,并入选2020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连年获得出版资助,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出版基金等对此类项目的青睐。


海外中华古籍珍本丛刊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成立以来,非常重视海外珍本古籍的回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是主要的出版单位,先后出版了《文求堂书目》《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等多种海外中文古籍目录;系统地对海外藏《永乐大典》进行仿真影印,已完成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汉庭顿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阿伯丁大学图书馆、大英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柏林民族学博物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爱尔兰切斯特·比蒂图书馆等11家藏书机构收藏的《永乐大典》61册的影印;与哈佛燕京图书馆合作出版了《哈佛燕京图书馆藏齐如山小说戏曲文献汇刊》《哈佛燕京图书馆藏韩南捐赠文学文献汇刊》《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以及《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古籍珍本丛刊》的经部、史部等项目;还有零星品种《澳大利亚藏太平天国原刻官书丛刊》《游似藏兰亭本》(美国菲尔德博物馆藏)《滨田德海搜藏敦煌遗书》等。此外,陈翔华教授主编的《三国演义古版汇集》也小有规模,包括《日本藏夏振宇刊本三国志传通俗演义》《西班牙藏叶逢春刊本三国志史传》《日英德藏余象斗刊本批评三国志传》《美国藏朱鼎臣辑本三国志史传》等。

 

 


      近些年,海外善本古籍的回归成为古籍影印出版的热点,以学术组织而论,则有高校古委会主持,北京大学安平秋、严绍璗教授等利用访书成果编纂的《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丛书》2辑(线装书局20012003年出版),后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了《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选刊》。2008年前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共同主持编纂《域外汉籍珍本文库》,计划出版精装影印古籍800册,囊括2000余种珍贵域外汉文文献。已经出版的第一辑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影印了价值较高、品相较好的百余种域外汉籍;2011年出版的第二辑共90册,其中经部14册、史部18册、子部20册、集部38册,全辑共收录域外汉籍共计289种。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出版5辑。山东大学主持的《子海》与“全球汉籍合璧工程”,起步较晚,发端于近几年,但也进展迅速,2016年已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子海珍本编·日本卷》等。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则编纂有《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大象出版社2014年版)等。

 



      在这个过程中,出版社主要作为出版刊布机构的身份出现。与此同时,一些出版社尤其是专业古籍出版社则主动承担起更重的责任,先后组织力量,出版了大量的海外中文古籍文献。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近年海外文献出版中占有重要地位,中文古籍类出版有《日本所藏稀见中国戏曲文献丛刊》《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清妇女著述汇刊》《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稿钞校本汇刊》的经部和史部,等等。


 

 

中华古籍稀见书目书志丛刊

 

      “中华古籍稀见书目书志丛刊”是在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著名图书馆藏稀见书目题跋丛刊”基础上优化而来,收录入选馆所藏稀见书目、题跋、金石目录,要求均为首次公开出版,选录标准非常严格。截至目前,陆续出版了福建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等四家藏书机构的260多种稀见书目书志,成书共计125册。正在编辑中的还有“山东大学图书馆卷”,收录山东大学图书馆所藏稀见书目近百种,成书预计30册。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是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内,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倾力打造的一套丛书,截至目前,已经出版85584册,预计今年年底可以结项。《丛刊》出版以来,得到广大古籍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喜爱和称赞,仅京东商城平台的好评就超过4.7万条。《光明日报》《藏书报》《中国文化报》《深圳特区报》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或刊布书评。关于《丛刊》的详细情况,笔者先后撰有《〈国学基本典籍丛刊〉诞生记》《〈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出版漫谈》等文章,此不赘述。


 

其他

 

      上述四个系列比较系统,从装帧风格上也有着很好的延续性。除此之外,无法归入系列的,其实数量更多。例如《古本戏曲丛刊》68集、《清代家集丛刊》(正续编)、《历代赋学文献辑刊》《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明代诗文集珍本丛刊》《汉魏六朝集部珍本丛刊》《清代诗话珍本丛刊》《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清华大学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近代史所藏稿钞本日记丛刊》《上海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正续编)、《中国书院文献丛刊》《明清孤本戏曲选本丛刊》《郑振铎藏珍本戏曲文献丛刊》,等等。这些丛书虽然各成系列,但都是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框架之下,与相关科研机构、收藏单位合作推出,其遴选标准和印刷质量也非常高,均是当下古籍影印出版的优质产品。




新世纪20年的古籍影印出版侧览(下)

为古籍再生性保护和科学研究不断助力

文 | 南江涛 徐晨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地方文献整理的高峰

我国编纂地方丛书有优良的传统,清代以来,风气尤盛。《中国丛书综录》著录郡邑类丛书75种。近些年,随着各地政府对地方文化的重视,新的地方丛书编纂蔚然成风。从省级行政区来看,除了极个别地区,几乎都在热火朝天地编修地方丛书,如《湖湘文库》《山东文献集成》《江苏文脉》《巴蜀全书》《浙学未刊稿丛编》《山西文华》《中州文献集成》《天津文献集成》《八闽文库》《云南丛书》《广西历代文献集成》《朔方文库》等。地市级丛书数量更为可观,如中东部地区的《金华丛书》《衢州文献集成》《宁海丛书》《绍兴丛书》《台州文献丛书》《无锡文库》《泰州文库》《镇江文库》《常熟文库》《广州大典》《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等。贵州遵义是西部走在前列的地区,《遵义丛书》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出版,共计210册,收录文献404种。其《续编》规模更大,业已启动编纂。众多地方文献丛书的编纂,体现出地方各级政府对地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观察近年来的一些项目,我们不难看出其特点。

 

 

首先,项目一般由地方政府宣传部门或文史委、方志办等出资,为项目的落实提供资金保障。在经济和文化相对发达的地区,地方政府对区域文献的整理一般起步较早,所以整体上东部地区地方丛书的出版密度高、层级多,往往是自上而下推进。各地政府部门多会争相效仿,征询当地专家意见后作出相应预算,项目的运作非常顺利。从县级项目的几百万元到省级项目数亿元的投入,进一步扩大了与其他区域的差距。与之相对应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有限,能否立项往往取决于编纂者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协调能力。这样的地区往往是自下而上推动,由热衷于地方文化建设的当地专家组织发起,向政府部门申请资金,争取立项。有的是目录乃至提要都比较成熟,对前期调查工作内容了如指掌,其成功几率比较高;而有些则是无米之炊,难以取得资助部门的信任,大大降低了成功率。故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专家学者,应当广泛调研和借鉴不同区域的经验,做好前期的基础工作,提高获得支持的概率,也为后面文献资源的获取和编纂出版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地方相关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是编纂的主体力量,为项目提供着学术支撑。比较成功的省级项目《山东文献集成》,即是在山东省政府支持下,由山东大学杜泽逊教授等具体负责编纂,选录了大批重要的山东籍学者的稿抄本,从学术质量到印刷水平都赢得了学界的赞誉。这是因为当地高校的学者有着多年对本地文化典籍的潜心研究,路子熟,上手快,能够切实保证将项目落到实处。又如《巴蜀全书》由四川大学舒大刚教授团队主要负责,《江苏文脉》由南京大学程章灿教授团队主要负责,《金华丛书》《宁海丛书》《衢州文献集成》主要由浙江师范大学黄灵庚、李圣华等教授主持编选,等等。地方文献丛书的特点当然远不止以上两点,将另文专述,此不展开。

 




课题研究的现实需求

以高校和科研机构每年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项目、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教育部重大项目等来看,近年来涉及文献汇编影印的课题为数不少,《子藏》项目就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的重大课题。《子藏》的“子”指的是“诸子百家”的“子”,收录各子著作时间,大致上截止到魏晋南北朝之末;而研究各子的著作,其下限原则上截止到1949年,并考虑适量收入今人所辑出土文献资料。其内容一是海内外所存诸子白文本和历代诸子注释、研究专著;二是为每种著述撰写提要。《子藏》整合了以国家图书馆为代表的海内数十家图书馆及其他文献收藏机构的善本资源,真正做到了内容系统全面、底本择优择善,为先秦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文献,预计收书近5000种,成书1300多册。截至目前,已出版《道家部》《杂家部》《名家部》《法家部》《兵家部》等5批24卷,精装689 册,涵盖典籍2514种。再如詹福瑞先生主持的“历代唐诗选本整理与研究”是立足于唐诗选本的文献搜集与整理项目,需撰写选本提要,影印汇刊历代唐诗选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又如上文提及的山东大学全球汉籍合璧项目,也是典型的高校课题需求下的古籍影印出版成果。笔者担当责编的黄灵庚《楚辞文献丛刊》、徐雁平《清代家集丛刊》、踪凡和郭英德《历代赋学文献辑刊》、刘跃进《汉魏六朝集部珍本丛刊》、钟涛和郭英德《历代骈文评注文献丛刊》、江合友《清代词谱词韵丛刊》等,均属此类。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加入汇编影印类子课题呢?我们认为至少有两点原因:一是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想在一个重要领域获得突破,全面系统清理相关文献是基础性工作,看似简单,却非常重要。这样做过之后,规模化影印代替个别抄录,大大提高效率,既可以为课题组提供文献支持,更可以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便利,于人于己,功莫大焉。二是当下国内外文献获取有了较大改善。随着图书馆、博物馆古籍普查的进行和开放力度的加大,过去比较困难的底本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收藏机构与科研团队的合作日渐密切,乃至不少收藏单位直接承担国家重大课题,既公布文献,又进行研究,一举多得。

 

 

当然,除了以上所述几个侧面,一些传统的选题仍然有着非常好的生命力。例如,“四库系列”新增罗琳主编的《四库提要著录丛书》《四库全书底本丛书》等,相比于此前的品种,可谓后来居上。《中华再造善本》以其超大型的规模成为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标杆性成果。《国立北平图书馆藏甲库善本丛书》让寄存在台北的2600多种古籍更为直观地走入学者视野。而沉寂了数十年的《古本戏曲丛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出版了第六集、第七集、第八集这三集,第十集也申报了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半个多世纪的夙愿终将完成。《四部丛刊》除了被翻印数次,近几年还续出了《四部丛刊四编》《四部丛刊五编》,等等。总而言之,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是当下古籍影印出版的主要推动力。除了上述几种方式,还有一个重要的归口,就是古籍影印图书大多流向图书馆等收藏单位,其经费来源仍然是各级政府部门。当然,在政府的上、中、下游的综合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也参与其中。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古籍影印业已成为新时代文化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为古籍再生性保护和科学研究增添助力。

友情链接
Copyright◎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9290号 访问量:6784886
发行联系电话:010-66114536 66121706(传真)66126156(门市)